張公茂松老先生 生平事略 蒼松長聳翠;古柏永垂青 | |
|
老先生於鄉公所任職期間,積極自學進修,民國三十八年參加考試院行政公務員特考乙級及格;隨於民國四十年由課員調升為人事主任,旋又獲派兼安全室主任。由於工作認真並充滿服務熱忱,於民國五十七年及六十二年當選大園鄉第六、七屆鄉長(計九年九個月)。兩屆鄉長任期中,感蒙上級長官之指導與栽培;各界賢達之鞭策與鼓勵;鄉民之愛護與支持,使鄉政建設順利推行,成果輝煌。老先生在鄉公所服務長達三十六年,期間榮獲記大功、記功及嘉獎計百餘次。民國六十年更獲薦全國特優公務員,榮獲先總統 蔣公召見、嘉勉、頒獎、賜宴之殊榮(與時任南投縣林縣長洋港先生、臺東縣黃縣長鏡峰先生同為座上賓)。 老先生於兩屆鄉長期滿後,續任經濟部大園、龜山、觀音等工業區管理中心主任長達十三年之久,對沿海鄉鎮之工商發達、進步與工業區之規劃、管理、提升均具卓著貢獻。老先生更於民國四十二年創設大園橫山磚窯業工廠,為加速農村建設,提升生活品質,活絡經濟發展再創造福鄉里之貢獻。 老先生也於民國七十年榮獲時任臺灣省李主席登輝先生聘任為桃園縣選舉監察小組委員召集人,監督選舉更臻公開、公正與公平。老先生為服務鄉里參與的社會服務工作包括:榮膺桃園縣警察之友會常務理事與大園警察分局警友會主任四屆;獲聘桃園地方法院榮譽觀護人四屆;擔任中華民國張廖簡宗親會常務理事三屆;創立大園鄉張廖簡宗親會並擔任三屆會長;擔任臺灣省桃園農田水利會研究發展基金會委員兩屆;擔任中國國民黨桃園縣黨部委員五屆(考紀委員、評議委員、鄉黨部常委);桃園縣政府顧問;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顧問;中華民國私校文教協會監事……。 | |
老先生關心地方教育,於就任鄉長後,認為沿海貧困鄉鎮沒有一所高中職,嚴重影響偏鄉子弟就學權益,遂慨然肩負為桑梓育才使命。民國六十年,毅然糾集志同道合伙伴共同斥資興辦大興高級中學(前身為大興高級工商職業學校),並擔任創辦人,增加了濱海地區學子們的教育機會;更為因應社會快速進步,交通發達,遂再籌設大興駕駛訓練班以服務地方,並榮獲公路局評鑑為績優駕駛訓練班。 | ![]() |
張董事長曾於學校聚會中感性致詞:「……大興創辦之初,經費拮据,篳路藍縷,慘淡經營……,資金不足,教職員薪水都是自己借貸而來……」。教育,為地方造就優秀人才,開發人力資源,匯聚沿海地區未來競爭力的能量,這一切都在優質化的大興高中持續醞釀並蓄勢待發!感謝張老先生的英明睿智與卓越遠見,渠榮獲「九十二年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並榮獲時陳總統水扁先生頒獎,實乃當之無愧! 張老先生生平恬淡自持,刻苦自勵,腳踏實地,戮力從公,有為有守,與老夫人李氏叁結褵後鶼鰈情深、伉儷恩長,教子有方,更為鄉里稱頌。膝下育有三男一女,皆家庭和樂、美滿、幸福且事業有成。長子永吉任職於臺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員,是標準、務實的基層公務員;長媳寶珠勤儉持家,育子有成,現任大興高中董事。次子福榮現任大園及大順起重公司負責人,也榮膺桃園縣起重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次媳燕瓔相夫教子並輔協公司業務,公私兩忙又稱職。三男建隆堪稱克紹箕裘,秉承父志,歷任第二、三屆國民大會代表(主席團主席)及大園鄉第十四、十五屆鄉長,鄉長任期內勤政廉潔,擘劃有方,造福鄉里,口碑自成,嗣於鄉長任期期滿後續任證豐公司董事長;三媳秀卿除忙於家務外並扮演夫婿的好幫手,現為大園代書事務所負責人。長女麗花與夫婿志弘分別自桃園縣大園鄉戶政事務所與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榮退,刻正享含飴弄孫之樂。孫男九位、孫女兩位均任職於教育界、工商業、科技業……等社會服務工作,悉以恪遵老先生庭訓為勵,在各行業與各工作崗位堅守職責,善盡個人之社會責任。 老先生畢生平凡、上進、堅持且忙碌,白手起家的辛勞歷程,真乃一部人生奮鬥傳奇與臺灣奮鬥史。雖曰平凡,作為卻不凡,更是張廖簡宗親之榮光。張老先生更於今(一百)年六月榮獲桃園縣政府遴選為模範父親,旋於八月六日接受桃園縣政府頒獎褒揚。以老先生四代同堂,父慈子孝,子秀孫賢,一門和樂,滿堂歡笑,又子女個個守分際、盡孝道、事業成,榮獲「模範父親」榮銜,殊屬實至而名歸! |
「夕陽流水千秋恨;春露秋霜百世愁。」「魂上九天悲夜月;芳傳百代憶春風。」「良行美德千年在;亮節高風萬代存。」老先生生性儉樸,保養得宜,身體健朗,記憶驚人,雖為耄耋之齡,仍事必躬親。豈奈微恙干擾,入院療治引發懊惱,終因感染而藥石罔效,享壽八十有六。雖曰:「耄耋皆得以壽終」,然以老先生之經歷、體力、毅力與記憶均超於同庚者,驟然撒手駕鶴,誠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而「壯志未酬」之憾! | |
![]() |
綜觀老先生一生,一路走來不敢謂之「功勳彪炳」,但對昔年偏鄉子弟而言,硬是「平凡卻堅持贏得榮耀又充實」的大園典範。孟子云:「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回顧老先生之打拚與傳奇人生,真乃鞠躬盡瘁,俯仰無愧於天地、父母;更善盡了個人之社會責任。 嗚呼哀哉!老先生功成身退,子孫曷勝悼惜!「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真乃人生憾事,令人不勝唏噓!世間因緣,幻滅無常,然,老先生之精神與恩典永不凋謝;典範恆留子孫與莘莘學子,特略述生平,用資哀思!嗚呼痛哉! 張公茂松老先生治喪委員會 謹述 |